????在210年前的今天,1809年5月9日(農(nóng)歷1809年3月25日),德國詩人席勒逝世。
歷史學家和劇作家,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“狂飆突進運動”的代表人物,也被公認為德國文學史上地位僅次于歌德的偉大作家。他是歌德的摯友,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。他還是《歡樂頌》的詞作者,
歷史教授。從1787年到1796年,席勒幾乎沒有進行文學創(chuàng)作,而是專事歷史和美學的研究,并沉醉于康德哲學之中。法國大革命時期,席勒發(fā)表美學論著《論人類的審美教育書簡》(1795年),曲折的表達了席勒對暴風驟雨般的資產(chǎn)階級革命的抵觸情緒。他主張只有培養(yǎng)品格完善、境界崇高的人才能夠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。這也是在《唐·卡洛斯》中宣揚的開明君主思想的延續(xù)。盡管如此,席勒始終沒有放棄尋求德國統(tǒng)一和德國人民解放的道路。他的美學研究和社會變革等問題結(jié)合得非常密切。
歷史題材為主,善于營造悲壯、雄渾的風格,主題也貼近宏大的社會變革題材?! 锻ね藸枴肥沁@一時期席勒的重要劇作。戲劇取材于14世紀瑞士英雄獵人威廉·退爾的傳說。這一題材原本是歌德在瑞士搜集到的,他將其無私贈予席勒。席勒從未去過瑞士,卻將這一傳說詮釋得極為生動。瑞士人為了感激席勒,把退爾傳說發(fā)生地四林湖沿岸的一塊極為壯觀的巨巖石命名為“席勒石”?!锻ね藸枴芬匀鹗开毩⒍窢帪楸尘埃诟桧灻褡逵⑿鄣耐瑫r也歌頌努力爭取民族解放的壯舉,在歐洲范圍內(nèi)引起極大反響。
歷史劇《瓦倫斯但》。這部戲劇實際上就是三十年戰(zhàn)爭中德意志民族悲劇的重演,席勒的功績在于他把這場民族的悲劇搬上了藝術(shù)的舞臺。